村网通总站 双河村 583945.nync.com 欢迎您!
台州,是一座小城,我们之中有人在此出生,有人为了求学而来到这里。
不论我们为何汇聚于此,走过大学这短短四年后,她便成了我们第二个家。我们深深爱着这片土地,这片历史文化,这片土地上的人们。
城市越来越繁荣,我们越来越繁忙,但总有一处地方仍是它最初的模样。 来,一起看看台州那些美丽的古街古村古巷吧!
葭沚老街,因为处于江边,长满芦苇,从而得名。 小时候,无数次穿梭过老街的石板巷,有时是路过,去江边滩涂嬉戏;有时是为了理发,5元一次,可以回回都不同花样;有时是为了买开学的文具,总也不会忘记捎带好看的彩纸折成星星或者纸鹤;有时是为了过节的庆糕,刚出笼散着热气,弥漫着桂花的芬芳……
一晃二十载,物非人也非,只剩零星的旧石板低诉昔日的荣华。 引发共鸣的总是一些共通的情怀,比如旧时光里一起生活的老街,时常光顾的老店,甚至一面沧桑破败的墙垣,一块遍布青苔的石板。
紫阳街是临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,是古城遗制的缩影。2012年,紫阳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,成为浙江继杭州清河坊入选后的第二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。
紫阳街房屋和街面店铺保留着宋代遗风和明清格局。漫步在青石板上,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明清时期。住户还是原先的住户,生活的样式也还是原先的样式,日常杂货与饮食小吃,售卖草药与理发刮脸,小小店铺都还在慵懒地开着,安静、娴熟、温润、从容…… “潮平潮落又潮涨”,岁月沧桑和小城故事遗留在老屋起翘蜕皮的墙面上,遗留在高高挑起的飞檐上……
一条南关河,十里长盛街。路桥老街绵延数十里,傍流经全城的南官河而建,民间称之为“十里长街”。 老街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,那时当地人民的制瓷手艺就闻名遐迩,路桥的市面几乎与街面一道产生,算起来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。明清时期,路桥商贸繁荣,成为浙东南著名商埠。
老路桥人最深的记忆,就是繁华的小商品批发市场。新中国最早的小商品市场就诞生在这里。 每逢农历三、八路桥老街集市日,天还没亮,老街上的巷子里面,挑担卖货的,逛街购物的摩肩接踵,把窄窄的街面挤得水泄不通。
黄岩司厅巷何时开巷?确切的时间很难查寻。有记载宋代时,这里被称“里仁坊”。 古巷里,一幢幢的晚清、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完好。名人故居,见证着它的过去。 司厅巷20号王德泰故居,是司厅巷中现存传统民居中院落形式保存最为完整、建筑规模最大、木雕砖雕最为精美的宅院,尤以柱头斗拱极具特色
山水有灵,历史有命。徜徉在司厅巷的古建中,领悟到的是浓缩在江南民居中的建筑精髓。台门窗棂、青砖黑瓦、雕梁画栋……无一不是传统文化的符号。它们,以其传统的美,流存于岁月中。
虽名为温岭街,但它并不在浙江省温岭市区,而是在市区西北的温峤镇。温西中学和老街只隔了一条马路。一放学,孩子们叽喳的欢笑声游鱼般滑入狭窄的巷口。 一排排吊脚楼沿溪而筑,龙鸣溪似开疆拓土的先锋战士,带着老街铺排开来。小巷曾商铺林立,茶食店、参药店、绸布店、杂货店、竹木行、闪着红光叮当有声的铁器社……那些店铺被流转的时光带走,只存下了十之一二。
以前每年年关将至,午夜时分你会听到一声声“平夜无事噢”的敲邦声。这种古老报平安的敲邦声,是催眠曲,使人踏实地进入梦境。已经十几年没听过这声音了……
距离仙居县城45公里的田市镇李宅村,散落着一片片黛瓦白墙的明清建筑。 三透九门堂是仙居独特的乡土建筑风格,近百间房子连绵贯通,雨天可以在门堂里随意走动而不淋雨,那是属于江南望族的大气典雅。
走在昏暗的门堂,像踏在时空的磨盘上,石磨碾过,便倒退百年。 李宅的名字源于居住者姓李,同时又是明朝副都御史李一翰的故里。南宋以来,李宅曾出现过六位进士,堪称“一门六进士”,是仙居乃至台州首屈一指的“进士村”。 如今,李宅人仍保留着吃合家饭的传统,吃饭时邻里经常串门,谁家烧了好吃的东西,基本都能分享。大家族生活在一起,其乐融融。
三门县东屏村名声不小,被称之为“远离喧嚣的山水画廊”; 东屏很寂寞,跟大多数古村一样,成为了一个老人孩童的留守村,很多宅子锁上了大门,或者成了一处无人居住的废墟。
走在东屏,犹如重过村子那苍桑的历史,感受社会变迁。 村民因地制宜,利用溪石垒成屋身,那黑瓦石墙的老房密匝匝拥簇在一大片洼地里。房前屋后的田地里满是菜圃果树。每走一步都觉得新鲜,都像是一幅动人的画。 东屏村的陈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,戏台下麻将桌是老人们平日里不可或缺的戏码。
台州,
既有城市的大气优雅,
又有乡村的质朴悠闲。
台州的古村古街古巷还有很多,
无法在有限的篇幅里一一数完。
找个美好的天气,
寻个可爱的同伴,
抛掉手机电脑,
忘了电视游戏,
也暂时放下作业,
去台州这些美好的地方走一走吧。